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中国采购招标网大数据中心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所属地区:江苏 - 无锡 发布日期:2024-05-17
所属地区:江苏 - 无锡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5/17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获取更多招标具体信息:187-8889-8240
(略)2024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略)是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略)(略)(委省共建)、(略)、首批获评国家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单位:(略)
(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于2018年10月,近年来共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评估中连续三年优秀,2022年获评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科研水平,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
一、博士后招收学科简介
01、烧伤整形科
(略)烧伤整形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略)(略)(略),2019年获“(略)”立项。团队拥有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委1名,江苏省医学会整形烧伤候任主任委员1名,拥有省医学杰出人才培养对象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双百人才2名;连续3年居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排行榜”前列。
02、(略)
(略)(委省共建)、(略),依托急诊科、烧伤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专科建立以创伤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救治模式,着力打造急危重症患者“黄金救生圈”,搭建信(略),形成包含1个模式,2个联动,3个“门对门”的无缝救治链,将救治响应时间缩短了50%,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医生先到”,为创伤病人救治创造最短距离,赢得最佳救治时机。作为省内创伤救治领域先行者和引领者,(略)近三年开展的创伤病种覆盖率及严重创伤并发症覆盖率、创伤救治核心技术覆盖率均高于80%。心脏修补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严重贯通伤、特大面积烧伤救治等10余项创伤救治核心技术居省内、国内领先水平。
03、(略)
(略)为省医学重点学科(共建)、(略)、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略)
04、(略)(略)
(略)(略))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科重点专科、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略)
05、临床营养科
(略)临床营养科现有15名成员,其中7名博士学历人员,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团队在读研究生30余人。近5年发表Science、NatureCommunication等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基金3项,江苏省卫健委科研项目2项,市级项目多项,开展了3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近3年获批国家首批临床营养科示范单位:(略)
06、核医学科
(略)核医学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略)(略),在放射性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新型探针开发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国内横向资助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人民币4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分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及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
07、医学影像科
(略)医学影像科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略)临床重点专科、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医学影像科设备齐全、先进,在CT和MRI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技术优势,为精细化疾病诊治评估提供可靠依据。(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心血管疾病、人工智能及医工交叉等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08、肿瘤研究所
(略)围绕肿瘤表观遗传学、肿瘤免疫、治疗耐受等方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4项,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在NatCommun、PNAS、AdvSci、MolCancer、NuclearAcidsRes、ClinCancer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09、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于2008年编办批复挂牌,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4名,在读博士、硕士30余人。入驻多个PI团队,是一个年轻进取、富有活力的科研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骨代谢性疾病、创面无瘢痕愈合、肿瘤病因学研究、中药配伍关系研究等方面。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等多个高校团队开展科研合作。承担4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前后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ArthritisRheum》、《EBioMedicine》、《CellDeathAndDisease》、《JBoneMinerRes》、《Bone》、《OsteoporosInt》等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二、合作导师介绍
吕国忠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略)主任、(略)(略))主任、烧伤研究所主任,(略)主任,技术二级岗,留加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主委等多个学会任职,从事烧伤整形外科近40年,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抢救了烧伤面积大于50%的危重病人数千例,救治水平达国内领先(LD50>TBSA98.4%,Ш°>88%)。擅长诊治各种危急重症烧伤、烧伤后疤痕挛缩、功能畸形整复、各类复杂难愈性创面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略)级以上奖项20余项。
茆勇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略)副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略)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略)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会长,江苏省第一批医学拔尖人才,江苏省医学青年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略)“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略)重大专项,近五年获得省厅新技术引进奖4项和科技进步奖3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王腾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略)肿瘤内一科主任。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略)医疗卫生高端人才。任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复发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略)卫生计生委精准医学重点专项1项、(略)科技局医疗卫生项目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JBC、CancerSci等SCI论文1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及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
薛育政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略)(略))主任、消化内科主任、(略)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二届中华消化分会中西医协作组组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省“333”工程及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擅长消化道早癌及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治,近年发表SCI及核心论文46篇,获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7项,省市级科技奖4项。
曹宏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略)副院长。(略)高级访问学者。临床工作重点是进行肥胖、糖尿病、骨质疏松、肿瘤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防治,经验丰富。科研工作重点是研究功能食品(如膳食纤维、益生菌、益生元等)和药物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机体代谢的生物医学机制,进而针对慢病防治,开发新型菌群代谢物等活性成分并进行转化。目前,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省卫健委重点项目1项,市级项目多项,开展20余项功能食品临床评价工作。
郁春景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略)核医学科主任、(略)((略)转化医学研究所)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核学会理事,(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江苏省第五、六期“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发表SCI论文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等奖项,承担省、市级课题多项。研究方向:新型放射性核素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探针的研发。
胡曙东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略)党委委员,医学影像科主任,(略)政协委员,(略)访问学者,江苏省第五期“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放射学会委员,江苏省放射医师学会委员,江苏省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副组长。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及CT和MRI新技术应用、开发及影像人工智能研究,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略)课题7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2项。
黄朝晖
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略)肿瘤研究所主任、实验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江南大学医学院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室课题组长。入选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等;先后担任CancerMed和FrontOncol杂志Associateeditor,PatholResPract、WorldJGastroenterol、ExRNA、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国临床实用医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表观遗传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Commun、AdvSci、MolCancer(2篇)、NuclearAcidsRes、ClinCancerRes(4篇)、CancerRes、Oncogene(2篇)、CellDeathDiffer、Small、JControlRelease(2篇)、BritJCancer、JBiolChem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被引用6000余次;入选2020、2021、2022、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袁凤来
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略)科技(研)处处长、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主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年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略)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分会骨伤科分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病症医师分会委员,(略)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病症医师分会副主委,(略)医学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委。担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ERHMedicine、JCellMolMed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其(略)级课题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在AgeingResRev、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ArthritisRheum、EBioMedicine、JBoneMinerRes、Bone、OsteoporosInt、CellDeathandDisease等影响因子大于10或骨代谢TOP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被引用1900余次。编写专著2部,授权专利5项。前后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医学科学技术奖3项、中医药科学技术奖2项。研究方向:代谢性骨病基础研究与骨生物材料应用,研究邮箱:(略)
三、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廉洁奉公,热爱应聘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身体健康,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2、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含35岁),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3、具有临床医学或相关的生物医药学等研究背景。
四、岗位名额及在站时间
每位导师原则上招收1-2名全职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若因项目研究需要,可申请延期。
五、薪酬待遇
1、年薪25万起,如入选省卓越博后,可享受补贴30万元。
2、科研奖励:
(略)职工同等奖励,中期及期满考核达标可享受1-6万考核奖励。
3、科研经费:
由课题组提供,进站后可与导师协商确定。
六报名程序
1、个人提交报名表及相关材料的扫描件(按顺序合并为一个PDF,命名为“报名表+导师姓名+应聘者姓名”)至(略)@163.com。
(1)《(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申请表》(见附件)签字扫描件;
(2)身份证;
(3)博士毕业证、学位证;
(4)报名表中相关业绩的佐证材料。
2、报名时间:
自招聘公告发布之日起接受报名,不定期启动考核程序,择优录取,岗位招满即止,未招满的岗位报名有效期至2024年11月30日。
3、考核通过者,政审与体检合格方可办理进站手续。
七联系方式:(略)
联系人:(略)
联系电话:(略)
地址:(略)
(略)组织人才处
报名表:请扫码获取:(略)
附件【附件:(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申请表.xls】已下载次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