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中国采购招标网大数据中心

开府办发〔2024〕1号开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阳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所属地区:贵州 - 贵阳 发布日期:2024-01-23
所属地区:贵州 - 贵阳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3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获取更多招标具体信息:187-8889-8240

各乡(镇)人民政府,硒城、云开、紫兴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
(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略)年)》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4年1月22日
  
(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组织单位:(略)
编制单位:(略)
项目负责人:罗信豪
技术负责人:詹京奎熊佳钟呈
编写人:王勇罗信豪贾艳军冉晋文
袁华张镔熊佳赵乐平
审查:向刚
总工程师:赵征
队长:张忠俊



提交单位:(略)
提交时间:2023年07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生态现状与面临形势.................................. 3
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3
第二节历史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5
第三节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7
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13
第一节指导思想........................................ 13
第二节基本原则........................................ 13
第三节规划目标........................................ 15
第三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18
第一节生态修复保护格局................................ 18
第二节生态修(略).................................... 18
第四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23
第一节云顶(略)土地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23
第二节清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25
第三节生态廊道的构建.................................. 27
第四节修复时序安排.................................... 27
第五章成本效益........................................... 30
第一节资金需求........................................ 30
第二节资金筹措........................................ 31
第三节实施效益........................................ 32
第六章保障机制........................................... 35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5
第二节健全体制机制.................................... 35
第三节创新修复模式.................................... 35
第四节构建监管评估.................................... 36
第五节强化技术支撑.................................... 36
第六节鼓励公众参与.................................... 37



前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国家战略部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略)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做好生态产品供给、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提升环境承载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有机统一。同时,为落实《(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略)年)》、《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要求,有效解(略)突出的各类生态问题,(略)委、县政府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决策部署,由(略)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略)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与《开阳“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略)“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紧密衔接,系统分析(略)生态现状问题,围绕提(略)生态品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绿化面积,治理河流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任务。
《规划》实施范围为(略)(略)范围,包含双流镇、金中镇、冯三镇、楠木渡镇、龙岗镇、永温镇、花梨镇、南龙乡、宅吉乡、龙水乡、米坪乡、禾丰乡、南江乡、高寨乡、毛云乡、紫兴街道、硒城街道、云开街道,共7镇,8个乡,3个街道。
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35年,近期为2021—2025年,中远期为2026—2035年。《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工作指引,是科学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基础。


第一章生态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自然地理和生态现状
一、自然地理条件
(略)隶属于贵州省省会(略),位于(略)东北部,东经106°44′~107°16′,北纬26°47′~27°22′之间,东与(略)(略)接壤,南与(略)(略)毗邻,西连(略)(略),北与(略)隔江相望,(略)区域。南距(略)区66公里,距离龙洞堡国际机场74公里,北距遵义110公里。(略)等重要交通干线,(略)(略)(略)线,(略)(略)(略)水运通道开阳港,(略)(略)(略)基本形成。全县总面积202334.28公顷。
全县下辖7镇8乡3个街道,分别为冯三镇、花梨镇、金中镇、龙岗镇、楠木渡镇、双流镇、永温镇、高寨乡、禾丰乡、龙水乡、毛云乡、米坪乡、南江乡、南龙乡、宅吉乡、紫兴街道、硒城街道以及云开街道。
二、自然资源现状
(略)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大,西高东低,呈斜坡状,森林植被完好,具有绿色喀斯特、绿色开阳之称。
山:山地、丘陵、盆地(坝地)皆有,以山地为主。全县山地面积187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7%,丘陵面积1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盆地(坝地)面积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河湖与水:全县共有河流(略),总库容43536.21万m³;(略)地处长江流域,全县河流总长911.7公里,其中(略)级河流有23条,河流总长575.2公里。林:森林面积101454.13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2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784.1万立方米。田:根据“三调成果”,全县耕地面积为57129.5公顷,其中水田占耕地面积的25.03%,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0.42%,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4.55%。草:(略)草地面积为940.34公顷,仅(略)面积的0.46%。石:(略)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9817.80公顷,(略)调查总面积的9.89%。
三、社会经济基础
“十三五”期间,(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87.17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237.04亿元,年均增长8.8%,人均突破6万元大关。
四、生态功能
全县境内属长江流域,在首批生态文明(略)和“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范围内。县内主要河流有23条,同时还拥有(略)风景(略)(略)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843.66公顷,主要分布在(略)南部及北部,均为水土保持类生态保护红线。
五、(略)结构
根据(略)“三调成果统计分析”,全县面积202380.58公顷。(略)占56.99%;农田生态占34.59%;(略)占5.92%;(略)占0.46%;(略)占1.81%;(略)占0.04%;(略)占0.19%。林地是(略)(略)(略)
六、“三区三线”特征
根据(略)最新划定的“三区三线”成果,(略)开发边界4960.9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36695.0公顷;生态保护红线20843.66公顷。将(略)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叠加,“三区三线”无交叉冲突现象。
七、生物多样性
(略)整体生物环境以森林为主,县内主要自然保护地有(略)风景(略)及云顶山森林公园,现状动植物物种种类较多。现(略)国家重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率为92%。
第二节历史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近年来,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略)始终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特性,因地制宜,(略)保护,多举措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一、生态安全底线基本形成
以重点生态(略)为主体,全县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843.66平方公里,以开阳风景(略)(略)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建设,(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拓(略)民生态活动空间,改善了生活居住品质,生态安全底线得到进一步完成。
二、(略)推进
(略)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治理进度完成率100%;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造林1.01万亩,退耕还林6.51万亩,植被恢复造林0.9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0.93万亩,完成“占一补一”和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1.05万亩,中幼林抚育4.27万亩,通道绿化0.27万亩,乡村庭院绿化0.11万亩,道路绿化9.20公里。
三、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水厂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略)187.5公里,(略)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43处。全面综合治理水环境,被誉为“牛奶河”的洋水河水质从Ⅴ类提升至Ⅲ类,其他主要河流水质也有所提升。
四、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
根据《(略)“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报告中“十三五”发展总结,“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营造林工程和森林资源管护巡查监督,开展项目使用林地“占一补一”措施,确(略)林地面积不减少,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根据规划,2020(略)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7.25%,实(略)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三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5.00%的奋斗目标。森林蓄积量784.10万立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18%以上。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全县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绿色优势越来越明显。
五、耕地保护效果显著
根据《(略)
六、宜居宜业美丽开阳建设成绩突出
根据《(略)、户用厕所3100户,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11%,实现农村危房改造3600余户,透风漏雨整治1500余户,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3.9%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第三节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工业污染防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略)域环境有所改善,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全县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的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环境压力依然严峻。
一、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理念有待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目前生态修复主体未能深刻领悟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未能统筹全局,未找到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之间的平衡点,有待加强不同要素、区域、系统之间的协同,以及相关部门、主体之间的协同,有待完善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协调机制。
二、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外部性,受盈利能力低、项目风险多等影响,(略)场化投入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仍不够完善,缺乏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的有效政策和措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缺乏有效途径,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目前,工程建设仍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投入整体不足。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生态保护和修复在标准体系建设、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比较欠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略)性和长效性不足。(略)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支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价和预警等能力不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四、现状生态修复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山体破损严重,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加上受人为活动影响,部分自然山体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生成威胁,经统计,(略),涉及图斑20个,涉及面积26.55公顷;二是局(略)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全县石漠化面积19817.80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9.79%。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47311.7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35%;三是森林质量整体不高,森林生态功能较脆弱,至2020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25%。但天然林质量低,单位:(略)
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一、主要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工作。(略)保护力度,(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略)络,(略)质量和稳定性。
2、《(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三区四带”(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
3、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略)的意见》(国发〔2022〕2号)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开阳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略)场化方式:(略)
5、2021年7月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公示《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将生态保护修复放在了贵州省落实(略)、构建“一群引领、两圈带动、多点支撑、四屏环绕、多彩富美”(略)谋划。
6、省级重大决策部署中明晰了生态修复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总书记对贵州工作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略),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7、在(略)政府提出的“一核三廊四带、两湖九河千园”的基础上,《(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一核两湖,四区多廊”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为(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谋划和开展提供了依据。
二、面临的挑战
1、经济发展转型难度较大。多年来,(略)依靠丰富的磷矿资源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现有产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产业链往高端延伸的程度不足,存在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
2、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较大考验。(略)现有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持续保持在高位,化工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依然(略)主导产业之一,工业排放负荷仍然较大,环境治理成本高、技术攻关难等将持续考验(略)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3、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生态修复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学科,标准体系构建、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比较欠缺,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的实践情况与理论研究指导存在不同程度脱节,各部门在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中,(略)性存在单一化,各项技术不成熟。
4、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生态修复科学性、系统性不足。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够,与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还有很大差距。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对生态修复的协调联动机制和权责对等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生态修复项目亟需从立项、实施、监督、后期管护及资金使用等方面加强多部门、多领域、(略)的统筹管理。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2]2号),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贵州时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略),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突出问题导向,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略)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略)稳定性,(略)服务功能,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奠定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谱写(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理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略)演替规律,在不影(略)发展的条件下,(略)自我修复能力,(略)划定(略),减少人类建设活动,(略)的过多干预,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人与经济、自然环境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
(略)(略)状况,准确识别国土空间突出生态问题,科学预判主要生态风险。积(略)规划划定的(略)域和所部署的生态修复单元相衔接,聚(略)重点生态(略)、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森林公园、水库、重点(略)(略)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陆水统筹,树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概念,对需要保护或修复的整体和局部按照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妥善处理,(略)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新格局。
三、坚持战略引领、(略)修复
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略)内在机理,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空间各要素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之间的矛盾,加强与国(略)域重大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国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的衔接,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辅助,生物工程与防护工程相结合,强化各要素间协同性和耦合性。
四、坚持制度创新,完善管护机制
推进科技创新,修复模式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多元化投入、监管模式和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过程开展动态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以监测评估成果为依据,开展工程的适应性管理,推动生态修复落实到位。
第三节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草地、河湖、(略)状况实现持续良好,(略)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高,(略)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廊道保持畅通,(略)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全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生态产业良性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二、阶段目标
“十四五”期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要求,优先开展矿山环境重点(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涉及图斑20个,修复治理面积26.55公顷;完成6个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完成洋水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黄木河等5条约100公里河流岸线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面积约5000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约500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约6000公顷,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约3000公顷。
至2035年,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872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800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200公顷,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16000公顷,完成洋水河、老堡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贯城河、鱼梁河、罗广河、黄木河等9条河流约230公里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生态廊道构建,完成开阳风景(略)及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表2-3-1(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主要指标及时序安排
指标分类
(略)
指标名称:(略)
2020年
(基准年)
2025年
(近期)
2035年
(中远期)
属性
生态品质类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平方公里)
-
根据优化结果确定严格保护
-
约束性
2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
根据优化结果确定严格保护
-
约束性
3
森林覆盖率(%)
57.25
≥60
≥60
约束性
4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784.1
≥800
≥900
约束性
5
林地保有量(万亩)
152.18
150
145
约束性
6
国家重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率
92
>92
>92
约束性
7
生态功能指数(新EI)
-
保持良好
保持良好
预期性
8
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
10[1]
>10
预期性
生态修复类
10
绿色矿山建设
-
6座
全面推进
约束性
11
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公顷)
-
26.55
-
约束性
12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公顷)
-
3000
5720[8720]
预期性
1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公顷)
-
6000
16800[22800]
预期性
14
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条)
-
5
4[9]
预期性
15
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
(公顷)
-
5000
12550[16000]
预期性
16
高标准农田建设(公顷)
313.9
5000
9950[12200]
预期性


------------------------------
1、[1]数据来源于(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2、表中第12-16项[]中数据为至2035年累计工作量,[]前为2026~2035年完成工作量。


第三章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第一节生态修复保护格局
落实国家“三区四带”(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贵州省“一源一城、两(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略)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三廊四带、两湖九河千园”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开阳的自然地理、(略)位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构建(略)“一屏、一廊、一区”的生态修复保护总体格局。
“一屏”:即乌江生态屏障,该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一级支流乌江边上,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所属(略)域,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地带。
“一廊”:即沿鱼梁河、罗广河、清水河、乌江建成南北贯通的生态廊道,(略)络。是水域性生态廊道和陆生生物迁徙廊道共同构成的重要生态廊道,是(略)域“山水林田湖草”(略)的骨架。(略)的连通性,为物种的交流和贮存提供渠道,提高物种和基因的交流速率和频率,增强种群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一区”:云顶(略)农业空间(略),该区域有清水河、鱼梁河、罗广河、翁堕河、马路河等重要河流,区内河流水系发达,适宜农业生产,本区大力提升农业生态、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第二节生态修(略)
基于(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格局,根据(略)生态现状,结合(略)发展定位及生态服务功能,将(略)划分为5个生态保护修(略),分别是城镇生态功能(略),矿山环境重点(略),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略),旅游环境综合(略),农业生态重点(略)
一、城镇生态功能(略)
1、区域范围
城镇生态功能(略)、紫兴街道、硒城街道以及双流镇,区域面积35671.99公顷。
2、主要生态问题
云开街道、紫兴街道以及硒城街道是(略)的核(略),双流镇是(略)经济开发(略)域,本区是(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略)(略)。同时由于人口较多,加上工业的生产,(略)内生活废水量大,废水的排放会(略)内及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使得城镇生态品质和生态功能下降。
3、修复策略
本区围绕提升城镇生态品质,强(略)生态功能为重点任务,以城镇空间生态修复为主攻方向,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略)内河流采取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改造、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面源内源污染治理、河流生态补水、生态河堤修建、生态滨河植物带建设等水生态修复工(略)内河流岸线进行保护;(略)内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略)建设,改(略)风貌,提(略)(略)稳定性。
二、旅游环境综合(略)
1、区域范围
该区域位于(略)南部,包含南江乡、禾丰乡以及南龙乡,区域面积32325.64公顷。
2、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属于(略)旅游(略),国家4A(略)南江峡谷、紫江地缝、“十里画廊”、香火(略)和县城均(略)域,大部分森林景观与旅(略)的定位不能配套,在低海(略)林地生产力未被充分利用,区内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区内以马尾松纯林居多,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树种单一、森林抗逆性、稳定性差,不利于森林的顺向演替和效益发挥。根据(略)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区域内石漠化发生率高,景观的破坏会影响旅游环境质量。
3、修复策略
一是充分(略)内森林旅游资源,通过整合现(略),培育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不断打造、丰富和提升旅(略)档次,不断拓展旅游开发;提升南江大峡谷自然环境,(略)域生物多样性;二是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等项目,(略)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田景观性,配合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业生态重点(略)
1、区域范围
本区位于(略)东南部,主要包含龙岗镇、毛云乡以及高寨乡。区域国土面积46532.39公顷。
2、主要生态问题
该区水系发达,适宜农业生产,近年农田却减小严重,其次,区内林地结构简单、树种单一,多以灌木林地为主,森林抗逆性、稳定差,不利于森林的顺向演替和效益发挥。同时,根据(略)第四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区域内石漠化发生率高。
3、修复策略
本区围绕以(略)域农田质量,一是改善农田生态功能为重点任务,以农业空间土地整治为主攻方向,推进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现代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等项目,(略)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优质生态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科学开展水土流失防治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对河流岸线的保护修复及森林质量整体提升工程,着力解决乡镇内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及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等工作,优化村庄布局,引导特色产业发展。
四、矿山环境重点(略)
1、区域范围
矿山环境重点(略)整体上位于(略)西部,涉及金中镇、永温镇和双流镇,区域面积17370.50公顷。
2、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是(略)矿山主要(略),矿山长期开采导致局(略)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问题突出,原有自然环境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其次由于矿山生产废水的排放使得河流污染严重。
3、修复策略
本区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及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任务。(略)域内绿色矿山建设、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工作,通过控源截污、河道清理、疏浚活水等工程,逐步(略)域生态环境,(略)(略)质量。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略)修复,增加林草植被覆盖度,维护生物多样性。
五、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略)
1、区域范围
本区位于(略)北部,主要包括楠木渡镇、冯三镇、宅吉乡、花梨镇、米坪乡以及龙水乡。区域国土面积70480.05公顷。
2、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地形坡度较大。一是受岩溶发育、地貌起伏、降雨充沛等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本区域范围是(略)石漠化、水土流失较严(略)域。二是森林总体质量偏低,幼龄林和中龄林占比大,森林质量不高。三是生物廊道断裂,根据模拟识别,区内存在5个生物廊道断裂点。
3、修复策略
本区围绕乌江屏障保护修复为重点任务,以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为主攻方向,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采取生态防护、荒山荒坡绿化等工程措施,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实施封山育林、还耕还林、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辅以工程、农耕等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保护修复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略)络,连通生态廊道;通过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略)质量。

第四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部署
依据《(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略)含2个市级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即云顶(略)土地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及清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结合(略)资源本底、生态红线保护重(略)以及对生态问题的识别,在市级重点工程基础上,(略)级子项目5个,分别为城镇生态功能修复项目、矿山环境重点治理项目、旅游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农业生态重点提升项目以及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
第一节云顶(略)土地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云顶(略)土地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涉及双流镇、硒镇街道、云开街道、紫兴街道、禾丰乡、南江乡、南龙乡、龙岗镇、高寨乡、毛云乡。结合(略)生态现状,部署3个县级子项目,分别为城镇生态功能修复项目、旅游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农业生态重点提升项目,具体规划如下:
专栏1云顶(略)土地综合整治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一、城镇生态功能修复项目
1、(略)域:云开街道、紫兴街道、硒城街道、双永村、用沙村、凉水井村、白马村、三合村。
2、项目主要任务:主要以提升城镇生态品质、强化城镇生态功能为重点任务。优化城镇用地种类结构,提升国土利用集约化水平,(略)建设力度,加(略)生态廊道建设,增加国土绿化面积;加(略)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河流缓冲带,遏制生活生产污水破坏河流水生态环境,重点开展贯城河、马岔河、谷撒河、老堡河、洋水河、光洞河等滨河生态景观修复、河道清淤、建设生态隔离带,提高岸线生态功能,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和农业生态功能,恢复林地、灌丛、草地、河溪等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综合(略)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增强水土保持能(略)(略)稳定性;按图斑修复历史遗留矿山,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用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略)韧性、城市生态品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3、主要生态修复工程:
(略)域内贯城河、马岔河、谷撒河、老堡河、洋水河、光洞河6条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
②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1500公顷。
③高标准农田建设300公顷。
④水土流失治理2400公顷。
⑤石漠化治理300公顷。
(略)历史遗留矿山,涉及图斑14个,治理面积21.06公顷。
⑦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二、旅游环境综合提升项目
1、(略)域:穿洞村、田冲村、长红村、龙广村、马头村、王车村、典寨村、南江村、双塘村、苗寨村、毛家院村、新隆村、田坎村、佘家营村、翁朵村、东官村、中桥村、土香村。
2、项目主要任务:主要围绕(略)域旅游环境质量为重点。开展鱼梁河、罗广河岸线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河道清淤、建设生态隔离带,恢复自然岸线生态功能,保证河流生态流量和水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和农业生态功能,恢复林地、灌丛、草地、河溪等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综合(略)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增强水土保持能(略)(略)稳定性;按图斑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略)域景观,促进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主要生态修复工程:
(略)内鱼梁河、罗广河两条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
②高标准农田建设3000公顷。
③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3500公顷。
(略)历史遗留矿山,涉及图斑4个,治理面积2.68公顷。
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800公顷。
⑥石漠化综合治理900公顷。
⑦开展开阳风景(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⑧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三、农业生态重点提升项目
1、(略)域:毛栗庄村、黄孔村、鲁底村、簸箕村、石头村、久场村、大冲村、平寨村、谷丰村、高寨村、牌坊村、杠寨村、一村、二村、大荆村、坝子村、大石板村、大鸭村、大水塘村、卡比村、格林村、立京村。
2、项目主要任务:主要围绕(略)域农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功能为重点任务。开展农业空间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云顶山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和农业生态功能,恢复林地、灌丛、草地、河溪等生态功能,维护提升农用地生态价值,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略)内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增强水土保持能(略)(略)稳定性;按图斑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实施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等生态工程,(略)质量,提升人居环境。
3、主要生态修复工程:
①高标准农田建设4500公顷。
②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3000公顷。
(略)历史遗留矿山,涉及图斑2个,修复治理面积2.81公顷。
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300公顷。
⑤石漠化综合治理2000公顷。
⑥开展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⑦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第二节清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清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涉及(略)、永温镇、楠木渡镇、冯三镇、宅吉乡、花梨镇、米坪乡和龙水乡。结合(略)自然生态现状,部署2个县级子项目,分别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项目及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

专栏2清水河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一、矿山环境重点治理项目
1、(略)域:大坝村、双合村、坤建村、安大村、永亨村、茶园村、大水村、丰厚村、沙坝村、茅坡村、岩脚村、中心村、金华村、寨子村。
2、项目主要任务:主要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及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任务,以全面治理矿山问题,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对区内河流岸线进行保护修复,恢复河岸生态功能,通过河道清淤、建设生态隔离带,提高岸线生态功能。优先(略)内绿色矿山建设工程,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生态功能,按照“宜木则木、宜耕则耕、宜草则草”的原则,合理选择修复方向;提升河流岸线生态功能,提升河流自身净化能力,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加强流域水生态治理;推进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全面(略)域水土保持能力,实施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工程等,增加国土绿化面积,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
3、主要生态修复工程:
①对洋水河、老堡河、谷撒河3条河流开展河岸线保护修复工作。
②全面(略)内绿色矿山建设。
③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520公顷。
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00公顷。
⑤高标准农田建设600公顷。
⑥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2500公顷。
二、石漠化、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项目
1、(略)域:黄木村、胜利村、谷阳村、中合村、临江村、新凤村、两路村、红星村、三联村、保星村、官庄村、堰塘村、潘桐村、毛力村、安坪村、四坪村、马江村、堕秧村、新华村、金龙村、毛坪村、辉黔村、双山村、伍寨村、大坝村、新南村、米坪村、泥池村、大坪村、云湾村、龙溪村、花山村、龙江村、和坪村、新场村、建中村、高坪村、新山村、花梨村、清江村、十字村、翁昭村。
2、项目主要任务:主要围绕保障乌江生态廊道,以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等生态建设,(略)质量;连通生态廊道,提升生物的迁徙能力,保证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展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破碎耕地,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种便利度,改善农田生态景观,加快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3、主要生态修复工程:
①石漠化综合治理5000公顷。
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500公顷。
③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5500公顷。
④高标准农田建设3800公顷。
⑤完成黄木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
⑥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第三节生态廊道的构建
生态廊(略)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载体,是保持生态过程、生态功(略)域内连通的关键生态组分,尤其是为物种迁徙和扩散的重要通道,是生态源地之间的高效通道和联系途径。
(略)河流两岸自然条件较好,同时水源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且现有生态红线大多分布于鱼梁河、罗广河、清水河一带,故以(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沿鱼梁河、罗广河、清水河、乌江建成南北贯通的生态廊道,(略)络。
生态修复中需(略)域生态廊道连通性,通过控源截污、河道清理、疏浚活水和水生动物保护,(略)的连通性,为物种的交流和贮存提供渠道,提高物种和基因的交流速率和频率,增强种群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略)络,以增加物种重新迁入的机会,进而将孤立的栖息地斑块与大型的种源栖息地相连接,从而(略)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第四节修复时序安排
一、“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结合(略)发展现状及生态现状,将城镇生态功能(略)及矿山环境重点(略)划为“十四五”期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略)域,“十四五”期间优先开展(略)域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略)域生态修复工作。
1、绿色矿山建设,“十四五”(略)朝阳洞石灰岩矿、(略)平安磷矿一矿、(略)双阳磷矿、(略)丰源磷矿和(略)兴龙砂石厂二分厂、(略)明泥湾磷矿6个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
2、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十四五”期间开展境内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作。完成(略)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涉及图斑20个,修复治理面积26.55公顷。
3、河流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十四五”期间实施洋水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黄木河5条河流岸线的生态修复工程。
4、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5000公顷。
5、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300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000公顷;
6、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公顷。 7、生态修复技术支撑,“十四五”期间,积极研究构建适应“双碳”(略)径,创新技术体系,推动全过程减排增汇,不断探索“两山”(略)径,扩宽生态产品供给渠道。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过程开展动态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以监测评估成果为依据,开展工程的适应性管理,建设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末,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设内容等作出合理调整,持续推进规划实施。
二、2026—2035年工作安排
除2025年任务安排外,其余任务均需在2035年全部实施完成。截至2035年,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8720公顷,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800公顷,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200公顷,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16000公顷,完成洋水河、老堡河、谷撒河、光洞河、马岔河、贯城河、鱼梁河、罗广河、黄木河等9条河流约230公里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完成生态廊道的构建,完成开阳风景(略)及云顶山省级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通过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草地、河湖、(略)状况实现持续良好,(略)质量持续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高,(略)稳定性持续增强,生态廊道保持畅通,(略)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全县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生态产业良性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第五章成本效益
第一节资金需求
坚持实事求是、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和社会资金筹措能力,综合分析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性投资、各类社会资本等资金的规模及筹措的可行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令第729号)、《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略))、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23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贵州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试行)》、《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2021)100号)、《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黔财资环(2021)79号)、贵州省省级投资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黔财建(2021)177号)等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贵州省园林绿化工程计价定额》以及相关专项规划预算和(略)最新工程造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因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多部门共同开展,包括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水利、发改委等行业主管部门,与各部门工作充分衔接,综合历年(略)已实施的生态修复工作实际投入经费经验以及(略)区修复经验测算,我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规划总投资约为26.71565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总投资为9.72765亿元。

第二节资金筹措
投资来源应保证多元化,由于近年来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略)场经济状况不佳,经济回升需要一段时间,故“十四五”期间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申请中央、省级(略)级专项资金为主,地方财政匹(略)场投入为辅。“十四五”以后,预计经济将大幅回升,应拓宽多渠道筹措资金方式:(略)
一、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进一步加大对(略)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力度,在安排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补助资金时,中央财政适当的财力补助将为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开展追踪问效、完善奖惩措施,确保项目全面完成,拟争取到中央财政基础奖补资金和差异奖补资金。
二、地方财政自筹
要按照有关规定,把(略)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加强相关资金的整合,统筹地方政府投资,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
三、整合专项资金
将中央、省财政安排用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土地整理以及农林水利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按照“职责不变、渠道不乱、资金整合、打捆使用”的原则,优先支持或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倾斜。
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设立民间资金等多种方式:(略)
第三节实施效益
按照《规划》内容的实施,(略)(略)综合能力将逐步提高,(略)对人类工程活动和外界威胁的抵抗力逐步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防灾减灾能力、生态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预计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生态效益分析
1)通过生态修复,(略)域生态环境,(略)域生态稳定性。对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生命共同体系,加强对(略)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修复(略)域内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历史遗留矿山等生态问题,提升(略)(略)服务能力。通过农用地的整治,特别是农田水利的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强灾害抵抗能力,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地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保持水平;通过森林抚育与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有效(略)域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水土保持水平;通过河流岸线的保护修复,构建水生态廊道,(略)服务功能,并(略)建设生态文明(略)打下坚实基础。
2)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宜居城乡风貌建设。-是通过农用地整治,促进田间工程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通过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整治,提(略)绿化面积,美(略)面貌,改善人居环境。
3)改善生态景观。土地整治、矿区生态修复、河湖治理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山、水、林、田、湖、草、城”景观格局,控制矿山水土流失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略)(略)稳定性和弹性,提高和保持土地生产能力。
二、社会效益分析
1)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农用地资源得以整合,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完善,改善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土地集中提高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民的增收。
2)增强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通过对历史遗留矿山、受污染土地的整治,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可在不破坏原有耕地耕作层土壤理化性能的情况下,农业设施得到完善,耕地质量等级得到提高,为农业增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效益分析
1)生态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略)服务质量,对(略)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促进作用,努力构建“百姓富、生态美,风景优美,宜居宜人”的好去处,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加快提升(略)的绿色GDP。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的建设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略)。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略)
2)增加粮食产能收益。规划布局重点项目中,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形成生态修复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资金保障措施,开展森林修复项目的实施,当生态环境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可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所获得的生态红利保留一定比例作为生态修复和管理的专项基金,其余部分可反哺政府在保护修复方面的投入,形成生态保护修复良性循环。

第六章保障机制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略)委、县政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略)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构建“县委统筹全局、县政府统一领导、县自然资源局牵头、乡镇街道负责实施,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县人民政府为生态修复工作责任主体,对本(略)域内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负总责,将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工作细分到乡镇街道,加强项目实施的常态化监督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略)域监测,实施过程中及时制定保护方案。
第二节健全体制机制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略)
第三节创新修复模式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修复补偿政策,推进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略)场化交易,(略)场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由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自行承担赔偿责任,履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义务。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率和修复率,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积极促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环境修复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环境权益,改善提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节构建监管评估机制
构建生态修复监测监控体系,切实加强工程实施监管。(略)络体系,并结合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布局。优化监测体系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工程实施成效,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环保督察,适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专项督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主体责任。
定期开展生态修复规划成效评估工作,(略)现状,根据受损退化程度,(略)恢复力水平,调整生态修复措施,合理安排工程,(略)域生态服务质量、筑牢生态屏障,保障经济发展。
第五节强化技术支撑
需要在以往技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国际上成熟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加大对难点问题、生态环境新问题的研究,(略)径。将生态修复技术纳入科技重点研究领域,组建稳定的技术团队,加大对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攻关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设置由土地管理、环境地质、矿山治理、生态环保、林业、农田整治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生态修复咨询专家库,为各类生态修复项目统筹、实施出谋划策,不断加强生态修复科研攻关和技术支撑,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强成果提炼,总结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提高生态修复工作水平,最大程度地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
第六节鼓励公众参与
鼓励各地统筹多层级、多领域资金,集中开展(略)域生态修复,形成资金投入合力;制作一图读懂规划宣传册;普及规划内容,加强规划编制的宣传力度,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对规划编制的知情权、参与权,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认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略)
解读:《(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略)年)》政策解读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